智能電力運維平臺架構通常由以下幾個核心組成部分構成,通過分層設計實現數據采集、傳輸、分析、優化及可視化管理。以下是典型的架構組成: 1.感知層(設備層)
功能:負責電力系統的實時數據采集和執行操作指令。
組成部分:
智能監測終端:如低壓電機監控裝置、智能電表、溫度傳感器、電流電壓傳感器、斷路器狀態監測器等。
邊緣計算設備:在本地完成數據預處理(如濾波、分析、告警初步判斷),減少云端傳輸壓力。
通信終端:支持RS485、以太網、無線通信的硬件設備。
2.網絡層(傳輸層)
功能:實現感知層數據的傳輸與通信。
組成部分:
通信協議:支持多種標準協議,確保不同設備的數據兼容。
傳輸方式:
有線網絡:以太網、光纖等。
無線網絡:4G/5G、Wi-Fi、NB-IoT、LoRaWAN等。
物聯網平臺:負責設備接入、協議解析、數據清洗和轉發。
功能:完成數據的存儲、分析、挖掘和決策優化。
組成部分:
數據中臺:
實時數據庫:存儲秒級或毫秒級采樣數據(如電壓、電流、溫度等)。
歷史數據庫:存儲長期運行數據,用于趨勢分析和追溯。
數據清洗與建模:對原始數據進行降噪、補全、標準化處理。
應用分析模塊:
能效管理:分析能耗趨勢、峰值負荷、節能潛力。
故障診斷:基于機器學習或規則引擎識別異常模式(如過載、短路、絕緣老化)。
預測性維護:利用AI模型預測設備故障概率,提前預警。
負荷預測:結合歷史數據和外部因素(如天氣、生產計劃)預測電力需求。
規則引擎與決策系統:根據預設閾值或AI模型輸出控制指令(如調節電壓、啟停設備)。
4.應用層(功能層)
功能:面向用戶的具體業務場景,提供可視化和管理工具。
組成部分:
監控中心:
實時監控大屏:展示全局運行狀態(如設備分布、能耗熱力圖、故障定位)。
設備臺賬管理:記錄設備參數、維護記錄、生命周期狀態。
智能運維功能:
遠程控制:通過平臺遠程調整設備參數或啟停設備。
工單管理:自動生成維修工單并跟蹤處理進度。
能源報表:生成能耗分析報告、碳排放計算、成本核算。
移動終端支持:通過APP或小程序實現遠程監控、告警推送、工單處理。
5.智能電力運維平臺安全與管理層
功能:保障平臺的安全性、可靠性和合規性。
組成部分:
身份認證與權限管理: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(RBAC),細化操作權限。
數據加密:傳輸層使用TLS/SSL,存儲層采用AES等加密技術。
審計與日志:記錄所有操作和事件,便于追溯和合規檢查。
冗余與災備:通過分布式部署、數據備份和負載均衡確保系統高可用。
6.外部接口層
功能:對接第三方系統或上級平臺,實現數據共享和協同。
組成部分:
API網關:提供標準化接口(如RESTfulAPI)供其他系統調用。
協議轉換:兼容電力行業標準(如IEC61850、IEC62351)和企業ERP、MES等系統。
